Select Page

教學新知 – 現象本位的學習

教師在教學實務上常見的兩大問題:學生欠缺學習動機、理論與實務難以銜接。學生在學校獲得各學科系統性的知識,但是在真實世界處理事情時,卻是不分學科,從「整體」角度來解決問題。學生一旦發現學校所學無法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時,不知道「學這要幹嘛」,便失去學習興趣。「現象本位學習」的起點是整體且真實的現象,如全球暖化、老齡化等可觀察得到的事情。學生所問的問題、所學的議題與真實生活的現象連結,因此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可以直接應用到不同學科,並且很自然地遷移到學校以外的情境。
現象本位學習的特點是,鑲嵌在其中的專題探究(project-based learning)過程。教師從真實現象出發,一方面引發學生學習興趣,另一方面為後續找尋探究的問題鋪陳背景知識。在學生對現象有較為整體的深度理解後,才較可能從中找出自己有興趣的問題,進行探究。嗣後學生自行規劃、設計、執行專題研究,合作尋找問題的答案,最後產出作品、書面或口頭發表的成果。這種以學生為中心、解決問題的學習,學生學到的知識與真實現象緊密扣連,而覺得學習是「有趣、有用的」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教學過程中,教師的角色不是傳遞各門學科的知識,而是鼓勵與引導學生解決他們有興趣的問題。
聯絡人:規劃研究組  nturpctld@ntu.edu.tw